清末民初时期中山地区禁毒概况
发布日期:2011年5月16日 13:28:00 点击率:次
鸦片作为一种毒品,是祸害人类的公敌。19世纪,中国曾遭受鸦片极大损害,围绕鸦片的流通与禁止,当时的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列强展开了一系列的斗争,《香山明清档案辑录》一书就收录了有关这方面的档案史料。
鸦片的危害及在中国的流通
鸦片是从罂粟的果实中提炼出的一种毒品,俗称大烟。一般而言,最初几口鸦片的吸食令人不舒服,可使人头晕目眩、恶心或头痛,但随后可体验到一种 伴随着疯狂幻觉的欣快感,使人顿觉神清志爽,通体舒畅,越吸越上瘾。吸食鸦片成瘾后,可引起体质严重衰弱及精神颓废,寿命也会缩短;过量吸食鸦片可引起急 性中毒,可因呼吸抑制而死亡。
鸦片最早在唐朝时传入中国,当时数量极少,只作为药用。到了明代中叶,南洋诸国便把鸦片作为贡品献给明朝皇宫,到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 鸦片贸易开始通行,并规定了税则。至清乾隆以前吸食鸦片者极少,乾隆中叶以前,鸦片输入每年不过200箱,之后也不过千箱,每箱纳税银3两。
在早期传统的中英贸易中,英国需要大量的中国商品,如茶叶、丝绸、漆器等,而英国却只能靠输出白银来弥补(贸易逆差)。为扭转这种不利局面,唯 利是图的英国殖民者决定用毒品——鸦片来打开中国的大门。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了对中国的贸易特权,将印度、孟加拉逐渐变成重 要的鸦片产地,英国对华鸦片贸易由此迅速发展起来。雍正、乾隆时期,清政府逐渐认识到鸦片的危害,开始制定禁止鸦片输入的法令。雍正七年(1729年)清 廷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禁烟诏令,它标志着中国禁烟历史的开端。乾隆中期以后,国人吸食鸦片者逐年增多,为了制止在全国特别是内地吸食鸦片风气蔓 延,1796年嘉庆帝继位后,下令禁止从海外进口鸦片,废止鸦片输入关税。到了清道光十八年(1837),鸿胪寺卿黄爵滋上疏主张以死罪严惩吸食者,道光 帝令各地督抚各抒己见。林则徐(1785—1850)坚决支持黄爵滋的严禁主张,提出六条具体禁烟方案,并率先在湖广实施,成绩卓著。
道光十九年(1839)正月,受命为钦差大臣的林则徐抵广州。他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等传讯洋商,令外国烟贩限期交出鸦片。采取撤买办工役、封锁 商馆等正义措施,挫败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和烟贩的狡赖,收缴英国趸船上的全部鸦片。四月二十二(6月3日)起在虎门海滩销烟,20天中销毁鸦片 19179箱、2119袋,共计2376254斤。为防范外国侵略,林则徐大力整顿海防,积极备战,购置外国大炮加强炮台,搜集外国船炮图样准备仿制。同 时组织地方团练,从沿海渔民、村户中招募水勇,操练教习。七月因义律拒不交出杀害中国村民的英国水手,又不肯具结保证不再夹带鸦片,他下令断绝澳门英商接 济。义律诉诸武力,挑起九龙炮战和穿鼻洋海战。林则徐亲赴虎门布防,督师数败英军。十一月遵旨停止中英贸易。十九年十二月实授两广总督。此时他已觉察英国 正蓄意发动侵华战争,以所得西方消息五次奏请令沿海各省备战。
1840年6月,英军舰队开到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进行挑衅,鸦片战争正式开始。英军见林则徐戒备严密,就沿海北上,攻陷浙江定海,再北上直逼 天津。英军以武力相威胁,在英军的枪炮下,1841年1月,英国侵略者派兵占领香港岛。1842年8月,英舰到达南京江面。中英代表在南京议和。英国侵略 者强迫清政府的代表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西班牙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交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第二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的附件。英国从中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鸦片战争期间,美国派军舰到中国领海,为英国侵略者助威。鸦片战争刚结束,美法两国以武力相威胁,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除享受英国在华取得的各种特权外,又扩大了侵略权益。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清末民初时期中山地区禁毒概况
中山(香山)因位于珠江口入海口西岸,且在明清时期澳门一直归属香山(中山)管辖,故自鸦片流入中国之日始,便是烟毒贩运走私的重灾区。
(一)清末中山地区禁烟概况
史料记载,早在清嘉庆时期,中山(香山)就一直处于禁烟的最前沿。清嘉庆三年(1798年),署香山知县尧茂德就下达过查禁鸦片事下理事官谕。 嘉庆十六年八月初一日(1811年9月18日),署香山知县郑承雯在“娘妈阁”外查获夷人三板装载五箱鸦片出口,要求部属严加盘查。清嘉庆二十二年二月初 二日(1817年3月19日),香山县丞周飞鸿据澳门举人赵允菁举报并查处蔡全青租赁洋楼开设鸦片烟馆。清道光三年二月十二日(1823年3月24日), 署香山知县冯晋恩在“为奉宪牌饬额船毋得夹带私贩鸦片事下理事官谕”中所言:“照得鸦片一项,流毒内地,久为人心风俗之害。现经钦奉上谕:令于通海各口岸 地方,并关津渡口,无论官船民载,逐一认真查拿。等因。又本关部奏事折内,旁奉帡批:务令寔力禁绝。等因。钦此。……”〔道光十九年(1839),林则徐 奉旨到广东查禁鸦片,并于道光十九年四月二十二(6月3日)在虎门海滩销烟。现据史料可查,林则徐在虎门销烟之前,为查清鸦片贩运走私情况,曾数次往返于 中山(香山),《香山明清档案辑录》一书有多篇有关这方面的史料记载。由此可见,清末上自朝廷,下至香山县衙,对贩运和走私鸦片烟土的查禁是比较严厉的。
(二)民国时期中山地区禁毒概况
民国时期中山地区的禁毒工作是在民国中央政府和民国广东省政府的领导下进行的。
据市档案馆保存的民国档案记载,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中山县政府于同年十月十七日以公字第九九四三号通令全县各区乡镇:奉国民政府军事 委员会委员长兼禁烟总监禁政字第二九零四号训令,按照中央两年禁毒六年禁烟计划,凡军政服务人员均不得吸食鸦片毒品,并由各机关主管长官负责执行,同时通 令各机关所属职员,凡有吸食鸦片者,限至本年十月底止,一律自动戒除,十一月一日起开始总检举,有违令者按照检举党政军服务人员吸令鸦片暨毒品办法办理。 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全国开始进入全面抗战时期,但国民政府查禁鸦片毒品一直未有间断,并一直延续到抗战胜利后。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九月六日,中山县政府电饬(政民字第348号)县属各区区长,要求切实执行查禁烟毒赌博禁令,不得阳奉阴违,如有发 现哪区境内仍有售吸鸦片毒品和种植罂粟等情况,惟区长是问。同年十一月十八日,中山县政府电令县属各乡镇,如发现本境内有罂粟苗,务须立即铲除。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中山县政府开始推行保甲联结制,以确保乡人不种植罂粟。所谓“保甲联结制”,就是由3-6户乡民联合签署不种植罂 粟的“联结”书(保证书),如有哪一户私自违法种植罂粟,其他几户乡民都要负连带责任,同受处罚,各乡民户长(户主)签字画押,乡镇长和保长、甲长作为复 核人也要签字盖章。在市档案馆馆藏民国档案中,现仍保存有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五月三十日,由当时的中山县旗山乡第十一保、第十三保部分乡民的“联 结”书,共有200户乡民户主签署了“联结”书。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一月二十二日,中山县政府成立“中山县戒烟调验所”,并委派中山县卫生院院长 兼任县戒烟调验所所长。中山县戒烟调验所一直延续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
综上所述,民国时期由于国民政府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中山地区乃至全国的禁烟禁毒成绩还是很大的。但由于国民党政府的腐败以及后来其在解放战争 的节节败退,国民政府所制定的“两年禁毒、六年禁烟计划”并没有取得最后的成功。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全国人民 团结一条心,大打禁烟禁毒人民战争,才将鸦片毒品这个在中国流毒近两百多年的顽疾彻底扫荡干净。可以说,从新中国成立后至1979年改革开放前的30年时 间里,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无毒品流通的净土之一,个中因由实在值得今天的人们进行深思和探寻。
上一篇:痛下决心扫清“毒瘤”:新中国三年肃清鸦片 (2011/5/16)
下一篇:民国时毒品市场:边陲县城鸦片交易占贸易额2/3 (2011/7/7)